2008年7月2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用心守护“母亲渠”
本报记者 王志浩/摄 陈锦/文 通讯员 范一华

  在安吉县,有一条沿山而建、长达43.2公里的赋石渠道,被当地群众称作“母亲渠”。
  时下正值梅雨季节,渠道满腹是水,承载着防洪泄洪的使命,而一群护渠人则担负着保护渠道安全的重任。6月30日,本报记者特地赶赴安吉“母亲渠”,亲身感受了一次护渠之旅。
  当日上午,下着小雨,记者来到安吉县赋石渠道管理站之一——三官渠道站。在该站边上,就有一条沿山而下、水流湍急的渠道。三官渠道站站长汤华告诉记者,这是赋石渠道的一段,连续几天的降雨将渠道的“腹”部填得满满的,因此,渠道护理人员每天都要注意渠道边有无水窟窿,并及时打捞水上漂浮物,防止出现险情。
  果然,不远处,渠道护理员余士宽正不停地用工具打捞着从上游漂下来的水草、塑料袋等垃圾漂浮物。余士宽告诉记者,现在渠道水位这么高,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垃圾漂浮物,很容易造成渠道堵塞,后果不堪设想。
  今年62岁的余士宽,从事渠道护理工作已经7个年头了,对渠道有着特殊的感情。“为尽力呵护渠道,老余每天就睡在管理站里。”汤华说,去年10月8日,由于降雨量比较大,山上的许多树枝等杂物漂浮在渠道上,老余一个通宵都在打捞垃圾。
  离开该渠道站,记者又赶到渠道18公里处的梅林处。在那里,记者发现渠道两旁就是大片的良田。汤华介绍说,渠道的两旁铺设了一些管道,保障良田的及时灌溉。
  “渠道就在良田边上,一旦水量增大,水冲向良田怎么办?”看着渠道里满满的水,记者心里不禁产生了疑问。赋石渠道管理处的工程师方伦一让记者放心,他介绍说,他们在所有渠道段都设有视频监控,只要打开电脑,通过闸门监控系统和视频图像监视系统,便可以了解到渠道水情,从而可以及时排水,避免水患的发生。
  同时,护理这段渠道的护理员喻元详每天都坚守在岗位上,对渠道进行巡检,随时排查安全隐患。采访中,记者看到喻元详正在清理一块石头。“老喻今年58岁,在这里已经干了17年了,一直都那么尽心尽力。那次他家里办喜事,他也没有离开岗位。”汤华说。
  清理掉了石头,喻元详又来到渠道闸门口附近,对水位进行测量,并认真记录下来。此时,已近中午,喻元详匆忙吃完了从家里带来的盒饭,又拿起了工具,沿着渠道边走去。
  记者分明看见,这些护渠人用十年如一日的任劳任怨和不畏艰辛,守护着“母亲渠”,确保了渠道的安全。